他乡,是一面怎样的镜子--理论评论--letou乐投体育网

[关闭本页] 来源:letou乐投体育网      发布时间:2020-06-04

讲好中国故事,能更好地被世界所理解。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求同存异,也需要知己知彼,采用既通行国际又有中国特色的方法,把中国精神、中华文化的价值展现给世界。如一部跨文化形象学访谈的书名“他乡是一面负向的镜子”所提示,他乡对于书写中国故事或许具备镜子的功能。有时,了解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可以帮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国际话语体系的规则、规律,为传统话语模式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找到中国故事与国际话语的契合点。

原乡与他乡

中国是海外华人的精神原乡,中国书写也是海外华人作家笔下永恒的主题,其中使用英语写作的中国书写尤为引人瞩目。在美籍华人作家中,汤亭亭与谭恩美用英语写作的中国主题小说突破了语言的隔阂,获得了美国读者广泛的认可。

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家汤亭亭是第二代移民,祖籍广东新会,其代表作《女勇士》是华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杰作。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美国华人家庭的奋斗故事: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辛勤经营着一家小洗衣店。在中国当医生的女强人母亲赴美之后夜以继日地为人洗衣、熨烫,劳累过度使得她未老先衰。主人公是家中长女,从小接受美国教育,同时在中文学校里学习汉语,听着妈妈讲的中国故事长大。她一方面不满于华人的重男轻女、迷信说谎、压抑怯懦,一方面也切实感受到令人痛苦愤怒的种族歧视。她在巨大的中美文化差异中挣扎,渴望成为一名用文字来书写羞辱、“报仇雪恨”的女勇士。她汲取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中国传说精华,与美国文化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相结合,塑造了一位当代女勇士的形象。汤亭亭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展现华人移民的勤劳、艰辛与文化融入的努力。她虽没有刻意去展现一种正面的中国形象,然而对小人物的书写反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谭恩美的英语小说《喜福会》也是一部畅销书,多次获奖并被拍成电影。小说以4位20世纪40年代末移居美国的中国女子为主人公,讲述三代移民家庭内部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冲突及隔膜。

汤亭亭、谭恩美等华裔作家的书写让我们看到:海外华人也可以向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他们独特的身份及经历是宝贵的财富,他们广泛而深入地涉及中美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击文化差异的本质。通过用英语书写华人的故事,他们让英语读者真正地认识了他们身边的华人家庭、文化与内心世界,并让读者感受到人虽有贫富之分,但文化没有高下之别。

异文化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后,有不少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旅行,有了近距离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其中也涌现了一批作家,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等都出版了书写中国的纪实类文学作品。其中出版了4部中国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的彼得·海斯勒尤为令人瞩目,他曾获得《时代杂志》最佳亚洲图书、美国国家图书奖等荣誉,代表作《寻路中国》为美国亚马逊书店中国旅行类图书第一名。

海斯勒20世纪90年代到中国任英语教师并周游中国,以亲身体验描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他以外国人的视角描绘了中国的独特文化习俗,让读者从细节中切实地感受到中西文化差异。他笔下的中国人虽然在新与旧、洋与中的文化传统之间挣扎,但他们温和、勤劳、坚持不懈,努力地适应着变化,令人尊敬。中国尽管存在着一些社会问题,但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结构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不仅是《寻路中国》,海斯勒的《江城》也一直稳居美国畅销书榜,同时见证了近20年来欧美读者对中国从陌生到感兴趣的过程。他的书写展示了中国的生机与活力,也让中美读者发现了彼此之间更多的共同点。

此外,美国作家马修·波利将其在少林寺学武的经历写成了《少林很忙》一书,生动展现了中国近30年来的巨变以及普通美国人对待中国的态度由负面逐渐转向正面的变化;迈克尔·麦尔的《再会,老letou乐投体育》《东北游记》生动地书写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显示了中美合作的益处远大过于对抗;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的《鱼翅与花椒》破除了那些关于中国人什么都吃的毁谤性成见,也向西方展示了充满各种可能性的、进步中的中国。

除了用外语书写中国的作品之外,当代外国文学中也出现了用中文书写中国的现象。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是当代屈指可数的能够用中文写作的外国作家。她不仅书写中国,也书写全世界的华人。其新作《我和中文谈恋爱》讲述一个在20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的日本女孩,因着迷于汉语从而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对于她而言,中文好像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letou乐投体育是她的第二故乡。新井一二三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没有先入为主、厚此薄彼的心态,对差异能够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去理解,也能够以异文化的视角发现中国人不容易察觉的问题。

海斯勒、新井一二三等当代外国作家的中国书写并非一味的赞美,也有来自异文化视角的质疑与反思。但总体而言,他们对中国的态度是友好而尊重的,他们的书写也更能贴近外国读者的心理,让读者看到他们想象中的中国与现实中中国的差异。他们之所以能够写出畅销海内外的作品,成为中外跨文化交流的使者,主要得益于他们在中国的亲身体验。这样的中国书写虽然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并非主流,却也打破了过去殖民主义视角下带有歧视的中国书写格局。

要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文化自信,也需要知己知彼。外国作家的中国书写提醒我们: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互相尊重、不卑不亢,才能获得平等的双向交流与共赢。真正的文化自觉并不是简单的对抗与竞争,而是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也欣赏他人,才能和而不同,互利共赢。

(作者单位:上海社科院文学所)

 


分享到: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letou乐投体育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letou乐投体育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